串口起始位是高还是低

  串口通信的起始位固定为低电平。这一设计是串行通信协议(如UART)的核心时序要求,其电平状态与空闲状态、停止位共同构成数据帧的完整结构。以下是详细分析:

  一、起始位的电平定义与作用

lora

  1. 电平状态

  起始位标志一个数据帧的开始,固定为低电平

  通信协议中规定:空闲电平为高电平,起始位拉低电平

  2. 功能逻辑

  打破空闲状态:串口在无数据传输时处于高电平空闲状态,起始位的低电平产生一个下降沿,向接收端宣告新数据帧的开始。

  同步时钟:下降沿作为硬件触发的同步信号,帮助接收端校准采样时钟,避免累积误差。

  二、起始位与整个数据帧的时序关系

  数据帧的完整结构如下(以典型8N1格式为例):

空闲状态起始位数据位(LSB→MSB)校验位停止位
高电平低电平0/1(低位先行)可选高电平

  1. 起始位与停止位的配合

  停止位固定为高电平,其作用包括:

  确保数据帧之间有明确间隔;

  为下一帧的起始位创造从高到低的下降沿

  若停止位后无新数据,线路回归高电平空闲状态。

  2. 电平转换的物理意义

  下降沿(高→低) :表示数据帧开始(起始位)。

  上升沿(低→高) :表示数据帧结束(停止位),同时为下一帧预留同步条件。

  三、设计原理与工程考量

  1. 抗干扰能力

  空闲状态的高电平可区分线路故障(如断线导致持续低电平)与正常空闲。

  起始位的下降沿作为触发信号,比上升沿更易被硬件检测(避免噪声误触发)。

  2. 历史兼容性

  早期电传设备(如Teletype)采用机械继电器,下降沿驱动更可靠,此设计被继承至现代UART协议。

  3. 与数据位的关联

  数据位以 低位先行(LSB First) 传输,起始位的低电平为数据位提供基准参考电平。

  四、实测验证方法

  1. 示波器观测

  连接串口TX线至示波器,可见:

  空闲时:持续高电平(如3.3V/5V);

  起始位:突然下拉至0V;

  数据/停止位:后续电平变化(图示)。

  下降沿位置即起始位起点,需严格满足波特率定义的位时长(如9600bps时约104μs/位)。

  2. 常见错误分析

  若起始位误设为高电平:

  接收端无法触发帧同步,导致数据全部丢失;

  可能被误判为停止位延长,引发帧错误(FE)中断。

  五、与其他通信协议的对比

协议起始信号空闲电平同步方式
UART低电平高电平下降沿触发
I²CSDA下降沿(SCL高)高电平起始条件定义
SPICS片选拉低高电平(CS)无起始位

  UART通过起始位的固定低电平实现自同步,而I²C/SPI依赖时钟线,凸显UART对硬件复杂度的简化。

  结论

  串口起始位必须为低电平,其核心价值在于:

  通过下降沿建立收发双方的同步起点;

  与高电平空闲状态、高电平停止位共同构成无歧义的帧边界。

  这一设计保障了异步串行通信的可靠性,成为工业控制、嵌入式设备等领域的通用标准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