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WB(Ultra-Wideband,超宽带)技术是一种基于纳秒级窄脉冲的无线通信技术,通过极宽频谱(通常超过500MHz)实现高精度定位与数据传输。在定位系统中,UWB定位模块和UWB定位标签是核心组件,二者协同工作,构成高精度定位网络。以下将从定义、技术特点、工作原理、应用场景及优缺点等多角度展开详细说明。
一、UWB定位模块与标签的基本定义
1. UWB定位模块
UWB定位模块是一种硬件设备,集成UWB芯片、天线、射频前端和处理器,用于发送和接收超宽带信号,并通过算法计算目标位置。其本质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模块,利用纳秒级非正弦波窄脉冲(脉宽可短至1纳秒)传输数据,具有极宽频带(通常覆盖3.1–10.6GHz)和短暂的时域特性。模块通常分为 基站(Station) 和 标签(Tag) 两种角色:基站固定部署在环境中,负责接收信号;标签附着于目标物体,主动发射信号。
- 核心组件:包括发射器(生成窄脉冲)、接收器(捕获反射信号)、控制器(处理数据)和天线。
- 功能定位:模块可作为独立单元或系统部分,实现厘米级定位、测距、导航及数据传输。

2. UWB定位标签
UWB定位标签是UWB系统的“移动端”,通常为小型化设备(如工牌、手环或卡片),附着于人员、资产或车辆上。每个标签具有唯一ID,通过该ID将物理对象与定位信息绑定。标签通过发射UWB脉冲信号与基站通信,其设计注重低功耗与小型化,例如尺寸可小至30.15×13.95×5.62毫米,电池寿命可达10年以上。
- 角色区分:在系统中,标签是主动发起测距的单元,而基站响应并计算位置。
- 物理形态:标签结构多样,可通过螺钉、扎带、磁吸等方式固定,适应复杂环境。
二、UWB定位模块与标签的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
UWB定位模块的核心功能
高精度定位:通过飞行时间(TOF)或到达时间差(TDOA)算法,实现10–30厘米的定位精度,远高于Wi-Fi或蓝牙(通常为米级)。
多维度定位能力:支持0维(存在性检测)、一维(线性距离)、二维(平面)和三维(空间)定位,适应不同场景需求。
数据传输与同步:利用高带宽特性,支持高速数据传输(如视频流),并实现纳秒级时间同步,适用于物联网设备协同。
抗干扰与穿透性:因信号功率谱密度低(-41.3dBm/MHz),对多径衰落和非视距环境不敏感,可穿透墙壁、金属等障碍物。
UWB定位标签的核心功能
唯一标识与绑定:每个标签的ID确保目标对象(如人员或设备)可被唯一追踪,便于管理系统映射。
低功耗运行:采用短脉冲通信,一次发射仅需微焦级能量,支持电池长期工作(如10年以上),适合可穿戴设备。
实时动态响应:信号延迟低于毫秒级,支持每秒多次位置更新,满足实时跟踪需求(如车辆导航或人员移动)。
技术特点对比与优势
精度与可靠性:UWB技术因窄脉冲的高时间分辨率,测距误差小于10厘米,且不受天气或卫星信号影响(与GPS对比)。
安全性与兼容性:低发射功率使其不易干扰其他设备,且符合全球无线电规范(如FCC标准)。
部署灵活性:模块体积小(如5.62mm厚度),标签支持大规模并发(单区域可达1500个标签),降低基站密度需求。
三、UWB定位模块与标签的协同工作原理
UWB定位系统通过模块(基站)与标签的交互实现位置解算,其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:
信号发射与接收:
标签周期性发射UWB窄脉冲信号(脉宽纳秒级),基站接收信号并记录到达时间。
多个基站(至少3个)通过电缆或无线同步时钟,确保时间一致性。
距离测量:
飞行时间法(TOF) :通过双向测距计算信号往返时间,公式为 ,精度达10厘米内。
到达时间差法(TDOA) :标签发送单次信号,多个基站计算到达时间差,通过双曲线方程解算位置,优势是标签功耗低。
位置解算:
以基站为圆心、测距结果为半径画圆,多个圆的交点即为标签位置。因实际误差,需采用卡尔曼滤波等算法优化。
系统将位置数据发送至中央处理单元,生成可视化轨迹(如地图显示)。
动态角色切换:
同一UWB硬件可通过配置切换为基站或标签角色。例如,模块默认作为基站,响应标签信号;通过命令切换为标签后,可主动与指定基站测距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UWB技术因高精度和可靠性,在以下场景广泛应用:
工业与制造:
人员安全管控:在化工厂或矿山,标签触发电子围栏警报,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;通过热力图分析移动路径,优化作业流程(某汽车厂效率提升18%)。
资产追踪:对高价值工具或设备绑定标签,实现实时定位与防盗(半导体企业资产丢失率下降95%)。
仓储物流:
基站部署于仓库,追踪叉车、货物标签的位置,优化库存管理与调度,精度达厘米级。
智能家居与消费电子:
手机或智能设备集成UWB模块,实现无钥匙开锁、物品防丢(如UWB标签绑定钱包)。
医疗与公共安全:
医院通过人员标签监控患者位置,或用于应急疏散;电厂巡检人员佩戴标签,确保安全作业。
汽车领域:
车载UWB模块用于智能钥匙、泊车辅助及碰撞预警,提升车辆安全性。
五、UWB定位模块与标签的优缺点对比
| 维度 | 优势 | 局限 |
|---|---|---|
| 精度 | 厘米级定位(10–30cm),时间分辨率高 | 成本较高,部署费用优于蓝牙/UWB |
| 功耗 | 标签功耗极低,电池寿命可达10年 | 基站需外部供电,部署复杂度较高 |
| 抗干扰 | 对多径衰落、非视距环境不敏感,穿透力强(可穿墙) | 环境障碍物可能缩减实际范围 |
| 安全性 | 信号功率低,难被截获,且无干扰其他频段 | 技术普及率低,仅部分手机支持UWB功能 |
| 部署规模 | 支持高密度标签并发(单区域1500个以上) | 算法差异导致不同系统精度波动 |
六、未来发展与总结
UWB定位模块与标签作为高精度定位的核心,正推动物联网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革新。未来趋势包括:
- 技术融合:与5G、AI算法结合,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。
- 成本优化:随着芯片规模化生产,成本有望降低,促进消费级应用普及。
- 标准化:行业协议(如IEEE 802.15.4z)将增强设备兼容性。
总之,UWB定位模块是系统的“大脑”,负责信号处理与计算;而UWB标签是“移动标识”,实现目标对象的精准绑定。二者通过脉冲信号协同工作,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厘米级定位能力,成为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