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ra

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所需软硬件有哪些

  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、追踪与管理,大幅提升仓储效率与准确性。以下基于行业实践与技术规范,从硬件、软件、选型标准及系统集成四大维度展开详述:

  一、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构成及功能

  1. 核心识别设备

  RFID电子标签

  功能:存储物品唯一标识码(如EPC码)、批次号、规格等信息,附着于托盘、货品或资产表面。

  类型

  无源标签(被动式):依赖读写器发射能量工作,成本低,适用于托盘/货箱。

  抗金属标签:特殊封装应对金属干扰,尺寸65×35×1.25mm,识别距离6-10米。

  扎带标签:用于物流跟踪,支持ISO 14443A/15693协议。

  技术参数:工作频率(LF/HF/UHF)、存储容量(128bit~2KB)、耐温范围(-40℃~85℃)、防护等级(IP65/IP67)。

  RFID读写器

  固定式读写器

  功能:部署于仓库出入口、货架,批量采集标签数据。

  型号示例:Sread-01型(UHF频段,识别距离>6m,标签识别率>170个/秒)。

  手持式读写器

  功能:移动盘点、物资查找,集成条码/RFID/GPS功能。

  型号示例:ZT-C4000系列(安卓系统,支持UHF频段,IP64防护,续航14小时)。

  RFID Portal(通道门)

  功能:出入库批量扫描,集成声光报警防窜货。

  2. 数据采集与处理终端

  工业平板电脑与RFID分体设备:组成移动工作站,实时显示托盘信息。

  定位基站

  功能:厘米级物资定位(TDOA算法),支持POE供电,防护等级IP65.

  型号示例:U-BASE310(覆盖35-150m,-40℃~85℃工作)。

  3. 辅助硬件

  发卡器/标签打印机:初始化标签信息。

  服务器

  配置要求:2U机架式,双CPU(≥24核),128GB内存,RAID 5阵列,热插拔电源。

  网络设备:千兆交换机、无线路由器、工业无线AP。

  二、软件系统架构及功能

  1. 系统架构

  三层架构

  数据采集层:RFID设备、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。

  传输层:WiFi/以太网传输至数据库。

  应用层:业务逻辑处理与用户交互(Web/移动端)。

  2. 核心功能模块

模块名称功能描述
入库管理自动校验标签信息,分配库位,更新库存。
出库管理按订单智能拣货,验证出库货物匹配性。
库存盘点手持设备快速扫描,实时比对系统数据。
数据分析生成周转率报表、滞销预警。
系统管理用户权限、设备监控、日志审计。
定位管理结合基站数据可视化物资位置。

  3. 数据交互逻辑

  标签→读写器:射频信号传输物品数据。

  读写器→中间件:过滤冗余数据,格式转换。

  中间件→数据库:通过API(RESTful/Web Service)写入SQL Server/MySQL。

  与外部系统集成

  通过XML/JSON与ERP、MES系统交换库存数据。

  实时同步采购订单、发货单。

  三、硬件选型标准与参数参考

  1. 标签选型

因素选型建议
环境适应性高温环境选耐温标签(-40℃~220℃);金属表面选抗金属标签。
频率仓储推荐UHF(860-960MHz),长距离识别。
成本无源标签单价0.5-5元;有源标签>20元。

  2. 读写器选型

场景推荐设备参数要求
仓库通道固定式读写器功率≥30dBm,多天线接口。
移动盘点手持式读写器续航>8小时,IP64防护。

  3. 服务器配置

  中型仓库:双路Xeon Gold 5318Y处理器,128GB DDR4内存,8×16TB SAS硬盘。

  容灾要求:冗余电源+RAID 10阵列。

  四、与现有系统集成方案

  数据层集成

  通过中间件将RFID数据映射至ERP库存字段。

  实时推送出入库记录至财务系统。

  业务逻辑集成

  在WMS中嵌入RFID盘点模块,替代人工扫码。

  与TMS(运输系统)联动,自动生成装车清单。

  硬件兼容性

  支持Zebra、Impinj等主流设备驱动。

  五、系统成本参考

规模硬件成本软件成本总成本
小型仓库(<1000㎡)5-10万元0.5-2万元2-10万元
中型仓库(1000-5000㎡)20-30万元5-15万元10-50万元
大型仓库(>5000㎡)50-100万元20万元以上50-500万元

  注:成本受标签数量、读写器性能、定制开发复杂度影响。

  六、总结

  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通过“硬件精准感知+软件智能决策”实现仓储全流程自动化。硬件以标签/读写器为核心,辅以定位基站与移动终端;软件需覆盖出入库、盘点、分析等模块,并通过API实现与ERP/MES的深度集成。选型时需平衡环境适应性、频率需求与成本,分阶段部署可降低风险。最终目标是构建透明、实时、低错率的智能仓储体系,推动物流数字化升级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