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ra

山洪灾害预警设备有哪些

  山洪灾害预警设备构成一个覆盖“监测-传输-分析-发布”全链条的智能化防灾体系。根据灾害防治区的风险等级和实际需求,设备配置呈现层级化、多元化特征。以下从系统组成、设备类型、技术参数、应用案例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:

  一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组成框架

lora

 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三大核心子系统构成,形成闭环运行机制:

  1. 前端监测层

  负责实时采集水雨情数据,包括雨量站、水位站、视频站等。

  2. 数据分析与决策层

  通过预警平台整合数据,结合水文模型进行风险评估,生成预警指令。

  3. 预警发布层

  通过多通道设备(广播、短信、声光报警等)传递预警信息至风险区域。

  二、预警设备分类及技术参数

  1. 监测类设备

  雨量监测设备

  类型:翻斗式(主流)、激光式、微波式雨量计。

  技术参数

  精度:±0.5mm(符合GB/T 21978.2-2014)

  雨强范围:0~4mm/min

  工作温度:0~55℃

  输出信号:脉冲信号。

  水位监测设备

  类型

  雷达水位计(推荐山区使用,抗淤防冲)

  超声波/压力式水位计(常规河道)。

  技术参数

  精度:±1cm(符合GB/T 11828.2-2022)

  水位变率:≥40cm/min(应对暴涨暴落)

  接口:RS485或4~20mA。

  流量与流速监测设备

  类型:多普勒流速仪、雷达流量计。

  应用:评估洪水冲击力,预警泥石流风险。

  辅助监测设备

  土壤墒情站:监测渗流风险(土壤含水率/张力)。

  GNSS位移传感器:预警山体滑坡。

  视频监控站:实时可视化灾情(如海康威视摄像头)。

  2. 数据传输与处理设备

  通信终端

  遥测终端机(RTU):支持4G/5G/北斗卫星通信,兼容多传感器接口。

  组网方式

  主网:GPRS/4G/卫星通信(跨区域传输)

  本地网:LoRa-MESH自组网(无信号区应急通信)。

  供电系统

  太阳能+锂电池:满足连续阴雨15天续航。

  3. 预警发布设备

  声光预警器

  语音广播:功率≥25W,音量≥100dB(传输距离>100m)

  警示灯:光强≥400cd,IP65防护。

  无线预警广播系统

  功能:支持远程播报、分组管理、断电续航(主备电自动切换)。

  群测群防设备(基层适用)

  简易雨量报警器、手摇警报器、铜锣/口哨。

  数字化发布终端

  LED信息屏、短信群发器、移动端APP。

  :设备配置按风险等级差异化部署(详见表1)

区域类型乡镇/非沿河区行政村自然村
一般防治区简易雨量器+无线广播+手摇警报器简易雨量器+锣鼓号锣鼓号
重点防治区同上增加简易水位站全套设备(含广播/水位站/警报器)

  三、典型案例与技术突破

  温州“声光电预警设备”

  2023年台风期间,平阳县设备自动触发预警,转移911人零伤亡。

  技术亮点:多站联动(上下游站点自动协同报警)。

  淄博博山智慧平台

  整合214个村监测数据,实现“雨量-水位-灾情”一张图管理。

  新疆/甘肃梯次预警体系

  依托“气象卫星+现地监测”构建三道防线:

  预报预警(72小时)→监测预警(6小时)→现地预警(实时)。

  四、国际对比与发展趋势

国家/系统核心技术特点预警指标
美国Flash Flood Guidance土壤湿度+洪水演进模型时段降雨量
欧洲Flood Alert System气候-水文模型耦合EPIC/ERICHA指数
日本流域雨量指数系统城市/非城市产流差异分析流域雨量指数
中国山洪预警体系多源数据融合+现地声光触发实时雨量/水位/网格预报

  未来方向

  人工智能预测:深度学习提升短临预报精度。

  物联网集成:5G+北斗实现毫秒级响应。

  五、关键实施要求

  •   站房建设:接地电阻<10Ω,防雷系统三级防护。
  •   运维标准:设备寿命≥5年,阴雨天续航≥15日。
  •   人技结合:需配套防御预案(如温州12990人风险赋码管理)。

  结论:山洪预警设备已从单一传感器发展为“空-天-地”一体化智能网络,但需注意:高精度监测是基础,多通道发布是关键,人防技防结合是核心。基层地区应优先部署简易报警设备(如锣鼓号),重点区域则需强化雷达水位计+多站联动系统,以实现“预警最后一公里”全覆盖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