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Ra天线的频段范围选择需综合考虑地区法规、物理特性、应用场景三大核心因素,以下为系统化分析:
一、全球主流频段分配(法规主导)
LoRa采用免许可的Sub-GHz ISM频段,但各国频谱管理政策差异显著,频段选择首要遵循当地法规:
欧洲:863–870 MHz(ETSI EN 300 220标准),中心频率868 MHz,EIRP上限14 dBm,占空比限制≤1%
北美:902–928 MHz(FCC Part 15.247标准),中心频率915 MHz,允许高功率(30 dBm),无严格占空比限制
中国:
470–510 MHz(主流频段):最大功率17 dBm,适用于智慧城市、环境监测
779–787 MHz:发射功率限值10 dBm,应用较少
注:433 MHz非主流频段,存在使用限制
亚太其他地区:
日本/韩国:920–928 MHz(ARIB T108标准)
澳大利亚:915–928 MHz(ACMA规范)
印度:865–867 MHz(WPC规范)
关键法规差异:
欧洲强制占空比限制(0.1%-1%),北美采用跳频抗干扰
中国470MHz频段要求单次发射≤5秒,功率≤50mW
二、频段物理特性与性能权衡
不同频段的传播损耗、穿透力、数据速率直接影响应用效果:
频段 | 穿透能力 | 覆盖距离 | 数据速率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433 MHz | 极强 | 中短距离 | 低 | 室内密集障碍物环境 |
470 MHz | 强 | 中长距离 | 中等 | 城市密集区(穿墙优) |
868 MHz | 中等 | 长距离 | 中等 | 欧洲工业物联网 |
915 MHz | 较弱 | 超长距离 | 高 | 郊区/农田广覆盖 |
科学依据:
低频段(如470MHz)波长更长,绕射能力更强,在复杂城市环境中路径损耗更低
高频段(如915MHz)可用带宽更宽,支持更高数据速率,但易受建筑物衰减影响
三、应用场景驱动的选型案例
智慧城市(中国):
频段:470–510 MHz
优势:强穿透力保障楼宇内水表/电表通信,电池寿命>10年
案例:2000亩农田灌溉系统,节点间距1.5km,470MHz模块实现3年超长续航
农业监测(北美):
频段:902–928 MHz
优势:30dBm高功率支持15km半径覆盖,适应开阔地形
矿井监控(特殊环境):
频段:915 MHz(优于433MHz)
依据:巷道仿真显示915MHz衰减更低,传输距离提升40%
智能家居(全球):
频段:433 MHz(低成本高穿透)或868/915 MHz(平衡速率与距离)
四、天线设计的关键参数
选定频段后,天线需满足以下性能指标:
带宽:通常支持824–960 MHz宽频设计(如SX1276芯片),但实际工作频点需匹配本地法规
增益:2–4 dBi(全向天线),高增益定向天线可达8 dBi(需配合功率合规)
驻波比(VSWR) :<2.0.反射系数<-10 dB,确保能量高效辐射
阻抗:标准50Ω,匹配主流LoRa模块
合规警示:
高增益天线可能推升EIRP超标(如欧洲限14dBm),需调整发射功率
日本要求LoRa功率≤13dBm,美国/加拿大≤22dBm
五、未来趋势与选型建议
多频段兼容设计:新型模块(如SX1276)支持137–1020 MHz全频段,通过寄存器切换适配区域
软件定义无线电(SDR) :动态调整频点规避干扰,提升网络可靠性
总结:LoRa天线频段无全球统一标准, 470–510MHz(中)、863–870MHz(欧)、902–928MHz(美) 为三大主流选择,需严格遵循区域法规,并结合穿透需求、数据速率、覆盖范围综合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