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联网

地磁感应停车收费系统怎么知道车牌

  地磁感应停车收费系统本身并不直接识别车牌,而是作为触发机制与车牌识别设备(如摄像头)协同工作,共同完成车牌信息的采集与处理。以下是系统实现车牌识别的完整技术流程及原理分析:

  一、地磁感应系统的核心功能:车辆状态检测

  地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

  地磁传感器(通常采用霍尔效应或磁阻传感器)埋设于停车位下方,通过检测地球磁场的局部变化判断车辆状态:

  车辆驶入车位时,金属车身干扰地磁场,传感器感知磁场强度变化(幅度可达数十微特斯拉);

  数据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滤波、放大和模数转换,生成车辆”停入/驶离”的二进制状态信号;

  该状态信息通过LoRa、NB-IoT等无线协议实时上传至中央管理平台。

  技术局限性

  地磁传感器仅能检测车辆存在性及停放时间,无法直接获取车牌信息。其定位误差≤10厘米,车位占用判断准确率>98%,但车牌识别需依赖其他设备。

  二、车牌识别的触发机制:地磁与摄像头的协同

  触发式车牌识别流程

  地磁传感器作为”车辆到位”的触发器,激活车牌识别设备:

  •   步骤1:车辆停入车位 → 地磁传感器检测到磁场变化 → 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系统;
  •   步骤2:系统根据传感器ID定位对应车位 → 向该区域的摄像头发送拍摄指令;
  •   步骤3:摄像头抓取车牌图像(如所述IO线圈触发模式,支持地磁信号联动)。

  示例:在混合触发模式下,地磁信号优先触发抓拍,视频算法辅助校验,减少漏拍率。

  辅助触发场景

  入口/出口触发:部分系统在停车场入口埋设地磁线圈,车辆驶入时触发入口摄像头抓拍车牌,并与车位传感器数据关联;

  双系统冗余设计:地磁+雷达复合检测,确保极端天气(如大雪覆盖)下仍可触发识别。

  三、车牌识别技术的实现过程

  摄像头获取图像后,通过以下算法流程提取车牌信息:

  图像预处理

  光照补偿:弱光环境下启动补光灯(如的LabVIEW系统);

  去噪增强:采用高斯滤波、直方图均衡化优化图像质量。

  车牌定位与分割

  边缘检测(如Sobel算子)定位车牌区域;

  投影法分割字符,排除车身广告等干扰。

  字符识别

  OCR引擎(如CNN模型)识别字符,汉字识别率99.7%,数字/字母99.9%;

  支持新能源车牌、临时号牌等特殊格式。

  四、数据融合与业务应用

  信息关联与计费

  车牌识别结果与地磁传感器的”驶入时间”绑定,生成停车记录;

  离场时二次识别车牌,系统自动计算费用(如的无人值守方案)。

  实时管理功能

  车位状态大屏:显示空闲车位数量及位置(如的APP联动系统);

  异常处理:无牌车触发人工核验流程,地磁数据辅助判断停放时长。

  五、技术优势与挑战

  核心优势

  效率提升:车牌识别+地磁触发使车辆通行速度≤1分钟,较人工收费效率提升300%;

  成本优化:减少60%人工巡检成本。

  待解决问题

  遮挡误判:树叶、积雪覆盖传感器需定期维护;

  跨车位识别:大型车辆占用多车位时需传感器组网协同。

  总结

  地磁感应停车系统通过状态检测→触发拍摄→OCR识别→数据融合四步协同实现车牌管理:

  地磁传感器仅提供车辆在位信号,是识别流程的起点;

  车牌信息由专用摄像头抓取,并通过AI算法解析;

  两套系统通过物联网协议(如MQTT)实时交互,形成闭环管理。

  未来技术方向包括深度学习优化OCR模型、地磁传感器与摄像头硬件集成等。

滚动至顶部